
02
基輔的四月,春風拂過第聶伯河,陳遠再次推開那家咖啡館的門。
老闆認出了他,用蹩腳的英語告訴他安娜每周五晚上都會來這里表演。
陳遠決定等待,這一等就是兩天。
周五晚上,當安娜抱著吉他走進咖啡館時,一眼就看到了坐在角落裡的陳遠。
她的臉上浮現出驚喜的表情,表演結束后直接走向了他的桌子。
「你回來了。
」她通過翻譯軟體說道,聲音里帶著掩飾不住的喜悅。
陳遠點點頭:「我想再聽你唱歌。
」
這一次,他們約定第二天一起去參觀基輔的索菲亞大教堂。
盡管語言不通,兩人卻能通過翻譯軟體、簡單的英語詞匯和豐富的肢體語言交流。
陳遠開始學習簡單的烏克蘭語問候,而安娜也能用中文說「你好」和「謝謝」。
他們一起游覽了基輔的博物館,品嘗當地的美食,在第聶伯河畔散步。
陳遠延長了在基輔的停留時間,公司的同事已經開始打趣他是不是愛上了這座城市。
一天,安娜帶陳遠去了她的小公寓,墻上掛滿了她的畫作。
那些畫充滿了活力和想象力,有些融合了她對東方元素的理解。
「這是我想象中的中國,充滿詩意和神秘。
」安娜指著一幅結合了中國山水元素的畫說道。
陳遠被她的才華和對東方文化的熱愛所打動,決定幫她實現夢想。

他聯系了上海的藝術交流項目組,為安娜申請了一個為期半年的交流機會。
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安娜時,她激動得跳了起來,緊緊抱住了他。
那一刻,陳遠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幸福和滿足。
「我會來上海找你嗎?」安娜用翻譯軟體問道,眼中閃爍著期待。
陳遠點點頭:「我會在機場等你。」
他們在基輔的最後一個夜晚,站在安德烈耶夫坡道上眺望城市的燈光。
分別前,安娜送給陳遠一幅她畫的小像,那是他坐在咖啡館里聽她唱歌的樣子。
「這樣你就不會忘記我。」她說。
陳遠握著她的手,輕聲道:「我怎麼可能忘記你?」
03
三個月後,陳遠站在浦東機場的到達大廳,手捧一束向日葵。
當安娜推著行李車出現在視野中時,他的心跳漏了一拍。
「歡迎來到上海。」陳遠用中文說道,隨即伸手接過她的行李。
安娜努力用中文回應:「我很高興見到你。」
陳遠租了一輛車,帶她沿著外灘慢慢開,讓她感受這座城市的脈搏。
「這比我想象的還要壯觀。」安娜望著黃浦江對岸的摩天大樓感嘆道。
接下來的日子裡,陳遠在工作之餘帶安娜探索上海的每一個角落。
安娜在上海美術學院開始了她的交流學習,很快就因為獨特的藝術風格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。
她創作的作品融合了烏克蘭民族元素和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,呈現出獨特的美感。
陳遠的公寓逐漸被安娜的畫作和小物件裝點得溫馨而有生氣。
他們一起學習對方的語言,分享各自的文化,在不同的背景中找到共鳴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兩人的感情越來越深,陳遠開始考慮更長久的承諾。
可是,當他向父母提起安娜時,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反對。
「你們相識還不到一年,她比你小十五歲,還是外國人,這段關系不會有結果的。」母親憂心忡忡地說。
父親更是直言不諱:「她會不會只是為了留在中國?」
這些話深深刺痛了陳遠,他為安娜的真誠和純凈辯護,但父母的擔憂並沒有消除。
交流項目接近尾聲時,安娜站在陳遠公寓的陽台上,望著外灘的夜景,眼神復雜。
「我不想回去,可是我的簽證快到期了。」她輕聲說,指尖輕輕描摹著陽台的欄桿。
陳遠走到她身後,輕輕環抱住她:「嫁給我,留下來。」
安娜轉過身,驚訝地看著他:「你確定嗎?」
陳遠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巧的戒指盒:「我從未如此確定過什麼事。」
陽台上,在璀璨的城市燈光下,安娜含著淚水點頭答應了。
那一刻,他們似乎忘記了所有的困難和不確定性,只剩下對彼此的承諾和愛。
04
訂婚後,現實的挑戰接踵而至。
首先是陳遠的父母,得知兒子要娶一個認識不到一年的外國女孩后,幾乎斷絕了與他的聯系。
安娜試圖通過學習中國文化和習俗來獲得長輩的認可,卻常常因為文化差異而感到挫折。
「在我們國家,年輕人的婚姻是自己的選擇。」安娜不解地對陳遠說,「為什麼你父母的意見如此重要?」